谷歌称必须每半年将AI算力翻一番以满足需求#
谷歌AI基础设施负责人Amin Vahdat向员工表示,为满足对人工智能服务的爆炸性需求,公司必须每六个月将其服务能力翻一番,并计划在未来4-5年内将规模再扩大1000倍。为实现此目标,谷歌将依赖三大战略:建设物理基础设施、开发更高效的AI模型以及设计定制化的硅芯片(如TPU),以应对2026年将变得“异常激烈”的AI大战。
小米全面开源具身大模型MiMo-Embodied,打通自动驾驶与具身智能#
小米正式发布并全面开源其具身大模型MiMo-Embodied。该模型是业界首个成功打通自动驾驶与具身智能的跨域基座模型,能够统一处理这两大领域的核心任务。MiMo-Embodied实现了从“垂直领域专用”向“跨域能力协同”的关键一步,在涵盖感知、决策与规划的29项核心基准测试中,性能全面超越现有模型,为通用具身智能研究树立了新的标杆。
消息称月之暗面估值将升至40亿美元,计划明年下半年IPO#
国内AI独角兽月之暗面(Moonshot AI)最新一轮融资已近尾声,估值预计将达到约40亿美元。该公司正与多家全球机构洽谈,融资总规模可能达数亿美元,现有股东腾讯或将跟投。据悉,月之暗面希望在年底前完成此轮融资,并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首次公开募股(IPO)。凭借在长文本处理领域的领先优势,月之暗面持续吸引顶级资本的关注。
微软测试Win11系统新AI体验:文件一键分析,文本随心改写#
微软正在Windows 11中测试两项全新的Copilot功能,旨在将AI更深地集成到系统核心组件中。一项功能是在文件管理器中内置Microsoft 365 Copilot,用户悬停在文件上即可快速调用AI进行摘要或信息提取。另一项是通用AI写作助手,当用户在网页等文本框中输入时,可自动弹出窗口提供语法校对、风格重写(如调整为简洁、友好或专业语气)等功能。
OpenAI:GPT-5模型正开始减轻科学家日常工作量#
据OpenAI观察,GPT-5已在科研领域展现出实用价值,能有效帮助科学家处理日常任务。该模型能够快速在海量文献中找到相关论文,在数秒内生成数学证明,并能为生物学实验提供合理的因果链分析。此外,GPT-5还能扮演“技术批评者”的角色,分析实验失败的潜在原因。尽管模型在版权、原创性及特定学科的“偏科”问题上仍有不足,但它已成为一个强大的科研辅助工具,人类仍主导研究方向和最终审查。
苹果新研究:AI可凭文本描述零样本识别用户活动,无需听取录音#
苹果公司的一项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名为“后期多模态传感器融合”的技术,可让大语言模型(LLM)在不直接访问原始音频或运动数据的情况下,通过分析由小模型生成的文本描述来精准识别用户活动(如洗碗)。这项技术有望应用于Apple Watch等设备,既能保护用户隐私,又能利用LLM强大的推理能力来理解复杂场景。实验证明,即便是未经特定训练的LLM,其识别准确率也远超随机猜测。
谷歌发布新一代文生图模型Nano Banana Pro#
谷歌推出了基于Gemini 3 Pro的全新文生图模型Nano Banana Pro。该模型整合了谷歌搜索的知识库,能够生成更符合真实世界知识的图像。其在文本渲染能力上大幅提升,支持多语言清晰渲染,并能融合多达14张图像生成复杂的专业图表。该模型支持2K和4K高清分辨率,并引入了局部编辑、调整相机角度和景深等高级控制功能,目前已在Gemini应用中向用户提供体验。
首款全国产训推一体AI芯片中诚华隆HL系列发布,兼容CUDA生态#
中诚华隆发布了全国产AI芯片HL系列。首款产品HL100采用自研GPGPU+NPU融合架构,FP16算力达256 TFLOPS,单芯支持高达128GB的LPDDR5显存。最引人注目的是,该芯片兼容CUDA生态,极大地降低了软件迁移成本。官方称,其能效比和总拥有成本(TCO)相比国外主流AI芯片具有显著优势。该公司还规划了后续多代产品,旨在对标国际顶尖性能。
育碧CEO力挺生成式AI:堪比当年从2D到3D的转变#
游戏巨头育碧(Ubisoft)的CEO伊夫・吉尔莫(Yves Guillemot)将生成式AI的兴起视为一场重大革命,其影响力堪比游戏行业从2D向3D图形的跨越。他表示,育碧已全面整合生成式AI技术,并已在NPC交互、内容生成等高价值领域取得显著进展,为玩家和开发团队带来了实际好处。AI技术已渗透到公司所有开发团队和全球工作室中。
数字人商业化艰难:核心客户撑起六成营收,盈利仍是难题#
正在冲击港股的中国最大数字人服务商硅基智能,其招股书揭示了行业的盈利困境。尽管公司营收快速增长,市场占有率领先,但仍面临严重亏损。高昂的研发成本、行业技术门槛降低导致的毛利率下滑是主要原因。此外,公司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(最大客户营收占比高达64.4%)导致应收账款飙升和回款周期变长。数字人直播在情感连接上不及真人主播,也使其应用场景受到一定限制。
OpenAI在全球向所有订阅用户推出ChatGPT群聊功能#
OpenAI宣布,ChatGPT群聊功能已向包括免费版在内的所有用户全球开放。该功能允许用户通过分享链接邀请最多20人加入一个与ChatGPT的联合对话中。群聊会话独立于个人对话历史,并且ChatGPT不会在群聊中使用或创建个人记忆,以保护用户隐私。未来OpenAI计划提供更精细的控制选项。
Curiosity Stream预计到2027年大部分收入将来自AI交易#
科学纪录片流媒体服务Curiosity Stream正在调整其商业模式,计划通过将其庞大的内容库授权给AI公司用于模型训练来增加收入。该公司预测,到2027年,来自AI IP授权的收入将超过传统的订阅收入,成为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。这可能代表着内容持有方在AI时代下一种全新的、潜力巨大的商业变现途径。
点评#
今天的消息看似零散,但串起来看,两条主线非常清晰。
算力的军备竞赛#
Google喊出每半年翻倍的需求,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业务增长,而是物理定律级别的约束。所有上层的模型创新、应用落地,都压在这根脆弱的独木桥上。国产芯片兼容CUDA的消息如果属实,意义重大,因为它动的不是技术本身,而是生态的根基。
价值回归#
数字人这种停留在“看”的层面的应用,盈利困难是必然的。真正能跑出来的,一定是微软这种把AI嵌入到文件系统、写作流程中的“用”的场景,或者是苹果在研究的,让设备更懂你的“无感”场景。大家都在谈模型,但最终的决胜点在于谁能把AI变成水和电一样的生产力,而不是停留在昂贵的玩具阶段。从游戏到科研,AI正在从“Demo”走向“Tool”,这才是最关键的转变。